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,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,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,如何預防則是關鍵,以往大多認為萬惡的脂肪,如今在一項新研究中卻顯示,脂肪竟能保護女性免於心臟病風險?
日前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(UCLA)的研究團隊,分析了過去15年中收集的美國全國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(NHANES)數據,研究人員將男女數據根據中位數分為四類:
-
低肌肉量和低體脂肪
-
低肌肉量和高脂肪
-
高肌肉量和低體脂肪
-
高肌肉量和高脂肪
原始研究數據發現,無論肌肉量多寡,只要脂肪含量愈高,死於心臟病的風險愈高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研究人員將已知會影響心臟病死亡率的其他因素排除之後,竟發現女性體內脂肪和心臟病死亡風險間的關係完全改變,且和一般認知大不相同。
(圖片來源 / shutterstock)
研究團隊將數據校正後發現,高肌肉量和高體脂的女性心臟病死亡風險,竟然比低肌肉量和低體脂的女性低42%,而且高肌肉量和低體脂的女性,並沒有明顯的優勢,這也表示,女性的體脂肪能夠保護女性,降低心臟病死亡的機率。
至於男性則是要高肌肉量、低體脂,對於預防心臟病更有益。研究發現,高肌肉量和高體脂的男性死於心臟病的機率,比低肌肉量和低體脂的男性少26%,高肌肉量和低體脂則能減少60%心臟病相關死亡風險。這項研究發表在《美國心臟學會期刊(JAHA)》。
研究主要作者普里錫‧斯里坎珊(Preethi Srikanthan)博士說,這個發現可以看出,男性和女性的肌肉量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或心臟病風險上的重要性,同時也表明,脂肪對於心臟病風險有著性別差異。
「這個研究並不是鼓勵女性變胖沒關係,其實應該是鼓勵女性把重點放在增加肌肉量,而不是著重在減脂,」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提醒,這項研究只能表示可以看到這樣的狀況、關係,但其實並沒有絕對的因果,仍需要更多研究佐證,不過脂肪確實不是萬惡的存在,過去許多研究都發現,脂肪對於身體是有其必要性,且是有好處的。
(圖片來源 / shutterstock)
蜜大腿、大屁股竟有好處? 胖在「這裡」最致命
體脂肪多指的是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,其中分布在腹腔和肝膽的內臟脂肪如果過多,容易增加罹患第2型糖尿病和心臟疾病的風險。
男女脂肪分布的型態,會受到荷爾蒙影響有所不同,男性的脂肪多會累積在腹部;女生的脂肪則容易囤積在下半身。「脂肪分布其實也有好壞之分,」柳朋馳指出,從以往的研究發現,分布在臀部、大腿的脂肪多屬於皮下脂肪,能夠作為長期能量儲存庫,反而對身體有好處,甚至有益心血管、促進新陳代謝,不過若是分布在腰腹部則和內臟脂肪有關,恐怕會增加心血管風險。
過去一項刊登在美國心臟學會期刊中的研究也發現,腰圍較細和臀部較大的人,死亡風險均降低。而另一項歐洲內分泌學會會刊《內分泌連接(Endocrine Connections)》的研究則發現,腿粗的人即使肥胖,罹患高血壓的風險仍比細腿者還要低。
脂肪分布差很多,若是腰圍脂肪厚,恐怕就表示內臟脂肪也較多,男女腰圍應分別控制在90和80公分內較健康,「所以如果你發現你的脂肪分布大多在臀腿,可能不用太過緊張,但若是腹部脂肪愈來愈多,那就得趕緊減脂,消除腹部脂肪,」柳朋馳說。
值得注意的是,女性更年期後,會失去雌激素保護,因此腰腹部也會開始容易囤積脂肪,這也是為什麼更年期女性較易有心血管疾病問題。
體脂不是愈低愈好 女性體脂過低恐停經、骨鬆
體脂肪真的愈低愈好嗎?可別把脂肪視為萬惡不赦的仇人,細胞的構造、內分泌、身體的化學反應都跟脂肪有關,體脂肪的存在有其功用,要是體脂肪太少,身體也無法維持正常機能,危害健康。(推薦閱讀:肥胖影響腦?中廣身材注意 研究:腹部肥胖者腦灰質區比正常體重者小)
一般來說,女生體脂肪20~30%都算正常,男生大約落在15~25%之間。而女性必須留意,假使體脂降到20%以下、甚至更低,雌性激素可能開始停止分泌,類似停經現象,皮膚出現皺紋、容易骨質疏鬆。也有些女生可能原本體脂40%,減到30%就開始出現生理期的問題,可能和過度節食有關,建議先就醫找出原因,評估是否改變減重方式,或者服用口服避孕藥讓經期恢復正常。
CR:作者 / 葉懿德 · 出處 / 康健編輯部責任編輯:陳祖晴
|